信息分类
推荐新闻
新闻详情

2014年奥地利汽车行业现状分析

来源:奥地利留学网 作者:奥地利留学网 日期:2014/12/10 19:04:02 浏览次数:2137
    奥地利的经济产业主要由服务业和高度发达的工业构成。在新增产值中,虽然服务业比例高达69.4%,第二产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仅占29.1%,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奥地利主要工业部门有金属加工业、机械制造业、食品和饮料工业、化学工业以及汽车工业和汽车配件加工业等。
  奥地利汽车产业历史悠久。120年前,奥地利人西格弗里德·马库斯(Siegfried Markus)是汽车的发明者之一;1900年前后,维也纳格赖夫(Gr f)兄弟发明了首辆带前置发动机的汽车;1934年,奥地利斯太尔(Steyr)公司将首辆空气动力学汽车推向市场;此外,人们对保时捷和大众甲壳虫之父 ——奥地利人费迪南·保时捷也并不陌生。
  一、奥地利汽车行业概况
  根据奥地利国家投资促进局(ABA)的数据,奥地利汽车制造及零部件行业共有700余家企业,年总产值约250亿欧元。加上关联行业,总就业人数近37万人,保障了奥地利约1/9的工作岗位。自1980年以来奥地利已生产汽车235万辆。过去25年奥地利汽车领域吸引的投资已超过78亿欧元。
  (一)奥地利汽车整车制造业现状
  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行业市场竞争力格局与企业战略投资研究分析报告》显示,综观奥地利汽车整车制造业过去几年的发展,2008和2009年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致产值大幅下跌,但在随后的2010和2011年得以恢复,产值达到危机前水平。2012年小幅下跌2%至123亿欧元,2013年又恢复了增长势头。根据奥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奥地利汽车整车制造业产值达133亿欧元,比上年增长了8.1%,占奥工业总产值的10.2%,仅次于机械制造业和化工业。奥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共155家,出口率达89%。2014年计划投资额达2.58亿欧元。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的数据,2013年奥地利共生产汽车17.1万辆,同比增加20%,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 0.2%,其中大部分是轿车(14.8万辆),另外还有商用车2.3万辆。
  (二)奥地利汽车零部件业现状
  此外,汽车零部件工业也是奥地利最重要的产业之一,600多家供应商完全或部分从事汽车产业工作,年产值约125亿欧元,年均增长率约为8%,该产业约 90%的产品出口。根据奥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奥地利2013年发动机和变速器产量为230万台,是世界人均生产发动机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出口率达 100%,创造的产值约40亿欧元,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30%。
  (三)奥地利汽车行业的国际地位
  奥地利位于迅速崛起的汽车工业区的中心,全球汽车总产量的5%由中东欧及延伸地区生产,包括维也纳地区、斯洛伐克、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波兰,年产汽车约300万辆。根据奥地利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和维也纳科技大学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奥地利汽车整车制造业年产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5%;汽车零部件工业年产值约占世界总量的2%。其中,奥地利制造的内燃机和电力电子设备的世界市场份额均达到2.3%,电动机为1.8%,变速器为1.4%。时至今日,世界级的汽车品牌中几乎均配备有奥地利生产的零部件。
  二、奥地利汽车行业的特点
  (一) 行业结构 : 多为中小企业
  根据奥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71%的奥地利汽车企业为雇员人数少于250人的中小企业(其中29%的企业雇员人数少于50人),但行业产值的92%来自雇员人数超过250人的大型企业。
  除了著名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斯太尔(Magna Steyr)、米巴(Miba)和AVL李斯特(AVLList)等以外,奥地利还拥有众多具有创新技术的中小型零部件企业,它们以其高技术水平与灵活性成为了奥地利汽车行业的中坚力量。
  (二)出口率高,主要出口欧洲
  因为国内市场较小,奥地利各汽车企业必须放眼全球市场。奥汽车业2013年出口额达155亿欧元,出口率高达89%(如排除汽车维修行业,则出口率高达 92%),是奥地利出口经济第二大支柱产业,仅次于机械制造业。如下图所示,奥地利汽车业主要的出口目的地为欧洲,占总量的76%,其次为美洲(12%)和亚洲(10%)。在其欧洲出口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奥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占其出口总量的一半,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第三的英国(7%)和法国(6%)。
  (三)研发投入高,创新能力强
  汽车业是一个技术驱动和科研密集型行业,对质量和创新的要求很高。作为出口率高达89%的行业,奥地利汽车业为了满足世界市场需求必须不断推出高科技产品,因此行业内的研发工作至关重要。
  根据奥地利联邦交通创新部和经济部联合发布的《2013年奥地利科研报告》,2010年奥地利汽车行业的企业创新比例高达80%,是创新比例最高的行业之一。在创新企业中,汽车行业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约达4%,超过制造业平均值3.3%。
  据奥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3年奥地利汽车业雇员人均研发支出为1.95万欧元,是奥工业领域研发投入平均值的两倍,仅次于电气电子工业。同时,汽车行业中研发人员占雇员总人数的比例为13.7%,远超奥地利工业领域的平均值5.8%,是研发人员数量最多的工业行业。
  (四)产业集群模式带动奥汽车企业协同发展
  汽车产业集群是汽车行业的合作网络,它将商业、工业、科研和公共机构最优化地联系起来,是奥汽车企业间的信息纽带和创新动力,带动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协同发展。
  奥地利三大汽车产业集群分别位于上奥州、施泰尔马克州和维也纳地区。其中上奥州汽车产业集群 最大,拥有超过238家会员企业,其中中小企业156家,年营业额达275.8亿欧元。代表企业包括斯太尔宝马工厂(BMW Werk Steyr)、曼恩(MAN)、米巴(Miba)、卢森宝亚(Rosenbauer)、斯太尔动力(Steyr Motors)等。主要致力于发展汽车轻质结构、新材料和电动技术,重视发掘中小企业的创新潜力,并帮助其与宝马、通用、奥迪、大众和斯柯达等大企业建立合作。
  作为奥地利最早成立的汽车产业集群(1995年),施泰尔马克州汽车产业集群 现有会员185家,年营业额达100亿欧元,研发投入比例高达11.6%。代表企业包括AVL李斯特(AVL List)、麦格纳斯太尔(Magna Steyr)、英飞凌(Infenion)、奥特斯(AT&S)等。除了汽车产业,该集群还包括铁路和航空两大支柱,主要任务是发挥汽车业、航空业和铁路系统三大领域的协同效应,提高会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致力于开发在生态动力总成、节能材料及智能设计和生产方面的领先技术,目前在上述三个核心领域已拥有190项绿色生态技术。
  作为中欧地区“汽车行业硅谷”的中心,维也纳汽车产业集群 包括维也纳周边300公里以内的约120家供应商和承包商,13家生产厂家每年生产汽车约140万辆。该集群隶属于维也纳商务局,致力于促进企业与维也纳地区研发机构(如维也纳科技大学、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的合作以及与周边国家(如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的知识转移。国际企业如博世(Bosch)、马牌(Continental)和欧宝(Opel)等都将维也纳地区作为研发、销售和生产基地。由维也纳汽车产业集群倡议、维也纳技术大学和布拉迪斯拉发技术大学共同推出的汽车工业MBA课程在欧洲独树一帜,同时该集群在汽车零配件工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一条新闻: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      下一条新闻:世界最长步行吊桥建成 奥地利罗伊特对公众开放